准东开发区是依托准东煤田规划建设的大型煤电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能源核心区和“疆电外送”、“西气东输”的重要基地,目前已形成煤炭、煤电、煤化工、新能源、冶金、新材料六大优势产业。其中燃煤发电、煤化工和电解铝行业产废量巨大。
2022年,准东开发区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977.59万吨,其中,利用量为81.43万吨,外售量为84.55万吨,填埋量为811.53万吨,固废综合利用率16.98%。其中粉煤灰约占46%,脱硫石膏约占16%,炉渣约占22%,电石渣约占11%,其他固废约占5%。2022年,开发区共产生危险废物13.8万吨,其中有色金属采选和冶炼废物8.4万吨,占61%;精(蒸)馏残渣2.7万吨,占20%;废酸1.2万吨,占8.7%。由此可见,开发区一般工业固废多由煤电行业产生,危废多由冶金行业产生。目前开发区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方向有粉煤灰制加气块、板材,电石渣制脱硫剂、水泥,SCR脱硝催化剂再生,铝灰制氧化铝,碳渣制电解质等。
一、新型墙材
近年我国装配式建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占城镇新建建筑面积比例由2015年的2.7%快速提升至2018年9%,但仍与世界主要国家70%以上的装配化率具有较大差距,美国,日本的现有装配式建筑占比高达90%,法国、丹麦、瑞典的装配式建筑占比都在80%以上。考虑到我国装配式建筑还有巨大提升空间,国家对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政策持续加码,产业扶持力度及针对性逐渐加大,同时装配式建筑相较现浇模式造价优势将逐渐显现,未来装配式建筑行业值得期待。
目前,蒸压加气混凝土除了在国内一线城市得到普遍应用外,国内的二、三线城市也开始接受和应用蒸压加气混凝土ALC板材,这种情况特别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如长三角区域、珠三角区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随着周边城市群的堀起,城市现代化进程加速,小城镇建设的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今后一段时期使我市周边地区的城市和基础设施建设对新型建筑材料产生较大的需求,同时,国家倡导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框架结构、高层建筑及节能建筑体系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提高居住质量和改善住宅功能提出新的要求,必将拉动高档次新型墙体材料的快速发展。
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
(一)发展历程
CCUS技术是利用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封存和利用的技术,被誉为“碳中和”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该技术已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挪威等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CCUS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开展了一些研究项目,包括CO2的捕集、分离和运输。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能源部启动了 CCUS示范项目,这些项目主要是为石油公司提供 CCUS技术服务,这些示范项目的成功实施为 CCUS技术在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推广奠定了基础。目前,全球已有近200个 CCUS项目在运营,美国、加拿大、德国、丹麦、英国和中国是主要的 CCUS技术和项目国家。
我国也积极开展 CCUS研究工作。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展了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和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并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10余项示范工程,此外还有中石油新疆油田和齐鲁石化-胜利油田 CCUS项目;中石化华北分公司的 CCUS项目;中海油上海石化-江苏油田 CCUS项目等。
(二)政策
CCUS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技术路径,其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目前,国内已有一系列的政策出台。
在“十三五”期间,我国不断强化 CCUS相关政策研究,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并在2019年9月正式发布。《条例》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该条例将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实施更加严格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控制制度,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其中,在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中提出“将重点行业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纳入监测范围”。同时,要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条例》对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工作进行了明确规定,并提出将二氧化碳排放量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核算范围。
上一篇: 【硅基新材料产业】...
下一篇: 准东开发区举办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