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准东开发区抢抓国家实施“双碳”和千瓦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低电价”政策优势,强化“筑巢引凤”,在做大硅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规模,强化产业集聚,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效果显著,初步构建了产业集群化、产业延链较为完备的发展格局。
一是统筹规划部署,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2022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将新疆新能源基地列入全国七大基地之一,同时明确结合哈密-郑州、准东-皖南、哈密-重庆外送通道部署北疆、东疆、南疆三个千瓦千瓦级基地,准东作为疆电外送第二条通道,将承担新能源建设的重要任务。二是制定更加积极的发展目标,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了《准东开发区“十四五“及中长期规划》、《准东开发区新能源2020-2030年发展规划》、《新疆准东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规划》,规划十四五末,工业硅产能达到155万吨、多晶硅产能达到78.8万吨、单晶硅产能达到10万吨、单晶硅切片产能达到8GW,同时利用露天煤矿排土场、采空区部署新能源6516万千瓦。将进一步通过发展硅基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新能源基地建设。
二是加快产业集群建设,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加快硅基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目前准东开发区已形成22万吨工业硅、21万吨多晶硅和1GW单晶硅切片的硅基新材料产业规模,多晶硅产能占全疆45%,占全国22%,单晶切片产品填补疆内空白。“十四五”期间准东开发区谋划打造硅光伏、硅化工、硅电子、硅合金产业链。目前,在建的10万吨工业硅、10万吨多晶硅项目将于2023年投产运行,正在推动协鑫、其亚、天池能源、新特能源共123万吨工业硅、70万吨多晶硅项目关键手续办理,扫除和解决项目推进中的瓶颈和难题,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强力跟踪洽谈华润20万吨工业硅、16万吨多晶硅项目,力争早日落地。2022年生产工业硅21.8万吨,多晶硅11.37万吨,单晶硅切片 6050.3万片。二是在已建成54万光伏新能源项目的基础上,按照自治区关于新能源建设的七条路径,全力推进11个涉及1179万千瓦的源网荷储及多能互补项目申报。推动新疆协鑫70万千瓦源网荷储项加快建设,力争2023年建成投产。
三是强化延链补链,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硅基新材料发展新路径,发挥东方希望、协鑫工业硅、多晶硅深加工项目即将形成光伏产业链的优势,依托煤电优势和先进技术,培育壮大“煤—电—硅—电池片—光伏组件—太阳能发电应用系统”产业链。同时通过开发区主要领导带队、专业招商队伍长期驻点、鼓励企业互招等招商措施,积极引进下游产业,推动硅基新材料产业向光伏新能源产业纵深发展。
上一篇: 【铝基新材料产业...
下一篇: 准东开发区举办高质...